教師親樹教育課程
親樹教育課程有別於其他攀樹課程,是專門為校系老師設計的實作課程,透過反思的方式,結合十二年國教課綱核心素養導向,讓老師們【學得會】、【想的通】、【用得上】,將攀樹經歷的歷程,轉化成教育方針及教化的目的。




作家艾薩·卡特撰寫的名著【少年小樹之歌(The Education of Little Tree)】中,少年藉由自然中的事和物,領略成長的哲理與自然運行的法則,變色龍化用書中概念,結合攀樹技巧,從攀樹技術操作、培養核心素養、對自然和教育的反思,是教師親樹教育課程最核心的授課概念。



第一階段 體驗與思考課程
因應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課程,【自主行動】中的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、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、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,課程將解構為演講、實作、反思,在三小時的課程中,變色龍將初步的落實教師攀樹的體驗與思考歷程。



第二階段 素養教育課程
素養教育課程更著重在人與自然的互動性,【構通互動】重點為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、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、藝術涵養與美感教育,二階段的課程將更深入的切入素養教育的觀念,三至四個小時分為上樹實作與室內課程,強調溝通與理解。



第三階段 引導反思課程
引導反思課程為進階課程,將【社會參與】中的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、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、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,課程分為引導反思理論的工具介紹、工具應用、工具實作,教師將透過這三階段的親樹課程,實際運用在教學中,增加校方特色教育的一部份。